通往效率时代:污水处理MBBR技术的创新、灵变与恪守
点击上方蓝字,进入主页,右上角设为星标,同时点击“赞”和“在看”哦
从发明到推广到创新迭代,从北欧到中国到反哺世界,从纯膜到泥膜到生物集效,本文阅读污水处理MBBR技术在中国20年发展中的“新、变、守”,思考环保创新如何摆脱囧境、跳脱困局,探寻小历史启示下,技术、工艺、工程的战略关系和系统逻辑。
来源:产品化研究中心 作者:郭永伟
目录
通往效率时代:污水处理MBBR技术的创新、灵变与恪守
01 MBBR:分类、起源与发展
02 破坏式创新——中国第一个一级A
03 灵变与恪守——标准、成本、稳定性
04 生化效率的持续提升
烟台辛安河污水厂“主流厌氧氨氧化”现象级再现的消息,让我又一次关注到创新,关注到破坏式与颠覆式。
当我终于站在考察现场时,却并没有过多寻问“红菌”如何如何,被勾起的曾经作为一个“工程师”少年的心,痴迷在了“环保工艺”最纯粹的感官享受中。
什么是工艺?
“工艺”大概就是“工程+艺术”吧?那细长的一柳黄土绿地、18个一体化罐子的瓦黑、65%填充率填料的棕白、和25%贡献率红菌的灰红,交相掩映着,29天的建设期、1417m2万吨水占地、2mg/L总氮指标、0.34元/吨费用节约,面子、里子都很美。
工艺Process,讲究的既非结果也非数据,而是居间过程,是时间之上、空间之中、反应之前、分离之后的过程,我思来想去,和“MBBR-BFM”创新的系统逻辑竟一模一样。
从发明到推广到创新迭代,从北欧到中国到反哺世界,从纯膜到泥膜到生物集效,本文阅读污水处理MBBR技术在中国20年发展中的“新、变、守”,思考环保创新如何摆脱囧境、跳脱困局,探寻小历史启示下,技术、工艺、工程的战略关系和系统逻辑。
“2008年无锡芦村,我们磕磕绊绊中了标,又稀里糊涂成了光杆司令,为了信誉只好硬着头皮生干,从填料生产到安装调试,能照猫画虎搞出来,是老天赏饭吃,对此我非常感激”。作为中国最能代表MBBR的发言人之一,思普润创始团队在回忆时,一点也不愿意将这事业开端做些粉饰,偶然、山寨、砸钱、反复返工,潜意识中要对结果负责到底的态度是他们咂摸在嘴边的津津乐道,“中国MBBR的开始是被动的、模糊的,一路发展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未来是清晰的、笃定的”
MBBR(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由挪威科技大学Hallvard Ødegaard(哈尔瓦·欧德格)教授等原创发明,其初心是探索利用更紧凑的生物膜法减少点源向北海的氮排放,后来于1989年,最早的Kaldnes移动床工艺获得专利并开始商业化推广。(有趣的是,从这一起始,MBBR就与厌氧氨氧化产生了时间线的重叠,又是偶然?还是一种必然?)
21世纪初,人们以合资、代理、模仿等方式将MBBR引入中国,20年里逐步发展成为主流生化工艺的代表,不同构型和组合工艺广泛用于降解COD、氧化氨氮和脱氮除磷中,是我所触及拿来主义、后发先至、破坏式创新的最典型例子。
世界上污水生化技术只有两种,生物膜法是比活性污泥法更古老、生化效率更高的技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活性污泥则于稍晚的20世纪初发明。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活性污泥法都是更有光环的那一极。国内常见生物膜法如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已有了相当一定的市场成果,多用在高难工况、深度处理或相对小众的需求场景。于二级中心版块,则只有MBBR取得了可观份额,而等它真正长成为一款大众普适技术,要到开篇所述2008年芦村项目的10年之后。
MBBR有两种主要应用形态:1是泥膜,在市政污水厂提标改造中应用非常广泛;2是纯膜,在国内属于新型应用,目前多在极致用地和微污染水场景。
泥膜MBBR因为在无锡芦村的成功应用而顺理而成了主流,在行业里慢慢形成了路径依赖。这种形态也可归为一种复合品类IFAS(Integrated Fixed-film Activated Sludge),可以看作是对活性污泥法进行的生物膜改造:将挂膜载体持留在反应器中,形成活性污泥(悬浮生长)与生物膜(附着生长)共存的复合系统,泥、膜呈全混合流化态,各自养成专性优势菌群,期待可以大幅度升级污染因子去除的能力。
实际应用效果却1+1远远小于2,一方面活性污泥严重阻碍了生物膜捕捉水中的介质,相当于在生物膜面前挂了一层薄纱;另一方面有研究者认为填料会将污泥絮体打散,影响活性污泥性状。
挪威科技大学Ødegaard教授最初发明时,MBBR本就是纯膜为主,引入中国后却更多走了泥膜路线,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于北欧的水质和气候特点,纯膜的优势更明显;二是最普遍的场景--原位原池改造,泥膜能发挥泥、膜两种特长;三是纯膜MBBR拥有更极端的效率,需要微生物学、材料学、流体力学、计算机信息学等四门跨学科联合,特别是计算机信息学的控制系统必须基于污水生化技术的底层逻辑,使这一路线的技术壁垒既多又高。
MBBR具有高效、紧凑、稳定、灵活多样性和经济有效性等优势,可在不增加池容和污泥产率的设计条件下,以最少工程量和投入达到一级A、准四类甚至准三类等严格排水标准。尤其应充分开发它在“效率”上的空间,诸如基于“纯膜”的“集效”类工艺,为未来污水厂的建设、运营描绘了一种理想形态。
20年来,关键词“MBBR”几乎总是与“提标、提效”一起出现。
我依此而将其在国内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
2002-2008试点时期,集中克服模仿复制和本土化的困难 2008-2015扩张时期,逐步破解实践应用和稳定性的问题 2015-2022引领时期,系统开发投入产出和效率性的需求
当镜头拉近,三个时期恰好可以对应上中国环境产业的三次浪潮,其中,政策、产业、技术具有几乎同时同步的发展步频。2008年,它们在太湖北畔发生了第一场汇集和激烈交锋,是环保技术创新史无论如何都要记录的标杆大事件。
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非常依赖“事件”级安全事故的推动。
2007年5、6月,江苏太湖爆发了大面积蓝藻污染,造成无锡市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供水危机事件,被公认为污水行业大规模提标改造的起点。
2008年,无锡芦村污水厂被选为先行试点,针对氮磷营养物以城镇一级A标准进行改造。由于少有先例,便在前期广泛邀请学术界、企业界展开了一场中试比选,一时间扰动了近半个环保圈,是许多行业老兵的共同记忆,可以“史”称为:百家中试。
项目的胜出者MBBR和败者中的强者MBR,成为最后的最后脱颖而出的两个“一级A”工艺。
MBBR与MBR,英文差一个“B”,汉语名字中都有一个“膜”,代表了水处理这个行当最顶尖的科技技术。但此膜非彼膜。所不同者,一种是生化技术,一种是物理分离技术,一个是人造服务于自然的生物膜法,不同于活性污泥法;一个是人造代替了二沉池的泥水分离,本质上仍然是活性污泥法。两者一弛一张、一收一放,演绎了一个时代的双骄戏码,竟也同时体现为两个阵营创新风格的迥异,大概是系统论的辩证表现,既关联紧密,又很难统合。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2亿多吨/天污水处理体量中,MBBR和MBR各自占有约10%份额。我大胆推断,几乎可以全都归溯到2008年开启的那扇大门。
由此抛开诸多偶然性而言,企业在创新中的战略前瞻至关重要,如何定位、如何取舍、何时行动、怎样节奏,才能顺利切入到最适合的场景?
在《环保回忆录》一书中,王凯军老师这样评价“一级A”的结果:“标准是部委、设计院、环保公司等各个利益方权力平衡的结果,里边还有很多具体问题,现在还在争论,比如为什么采用一级A?当时我和建设部共同论定的,它其实是指向回用的基本要求”。
所以MBBR蹭上“一级A”也是偶然吗?也许不然。早在2002年前后,国内就已经有多家单位开始了MBBR的引进和研究工作,但都无法解决流化、挂膜和堵塞的问题,导致不被市场所接纳。彼时由基于活性污泥法的AO系、SBR系、氧化沟系占据的绝大部分市场,本质上寻求的都是“原理更简单、投资更低”,占地、效率、甚至稳定达标都还是次一级需求;三款经典活性污泥法的设置也还只需普配版,生化效率更高的MBBR自然更无从获得关注,只好窝在小领域做一些高难度的事,也因此而有了充足的“时间”为“时机”做好准备。
到2008年以后,MBBR得以借道“一级A”重新定义主流,引入一系列新的价值主张时,早已具备了显然的“破坏”力——
主流-COD处理 VS 破坏-氨氮强化 主流-新建市场 VS 破坏-扩容、翻建市场 主流-常规工况 VS 破坏-低温/高盐工况 主流-扩建式提标 VS 破坏-原位式提标 主流-多次反复改造 VS 破坏-一次性前瞻式改造
这些“破坏式”不会一蹴而成,而是逐步、相继被市场接受,“战略前瞻”还包括“战略定力”,整个过程需要不断做取舍,甚至经常牺牲一些“性能”以保持节奏,“熬”到最佳时机的到来。
浩浩荡荡的提标、提效运动,标志着环境产业由“规模时代”迈向“效果时代”,标准、稳定性、成本三大效果需求顺势诞生。
百家中试为MBBR积累的品牌效应,使短时间内便实现了规模,但也迅速暴露出“问题的尾巴”,创新者又一次“不得不”出发,消化、吸收之后的“变与守”,成为MBBR第二时期的中心议题。
我将三大需求对应为三个创新突破的基本路径——标准、稳定性、成本,作为效果时代评判创新创意的一个通用模型。MBBR破解那些问题的过程,也烙刻着那段环保创新史有关思维、模式、方法的一些集体印记。
2014年,《CJT461-2014水处理用高密度聚乙烯悬浮载体填料》标准发布,意味着MBBR技术初步完成了本土化、走向规范化。早先威立雅退出芦村项目,MBBR的国际支系便战略性丢失了在中国的先占优势,不多久,这里便成了中国企业自己的舞台,自建系统、自主创造。
原位提标:格子的故事
标准和对标准的监管,是政策意志力在执行层的表现。
“持续提标”是政策影响下的产物,意味着客户被动地希望以最小的工程量得到长期可靠的解决方案;MBBR以“原位提标”应之,对现有技术格局极具破坏力。
具体实施中,“灵变”者是因地制宜的工况与工艺匹配。基于活性污泥法的A20、SBR、氧化沟等不同“格子”的生物膜改造变化多样,是我阅读MBBR论文和案例时最大的乐趣所在。
“恪守”者是扎实稳健的理论和工程实现。
MBBR领域相比于其他工艺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可以查询到大量的学术论文(以思普润为最多),既给研究者自身的发展夯实根基,也为行业的工艺探索提供了类似分布式的供养,对接了科学层和工程层,使上下通透。
因为在任何一个项目中,“格子”都不会是单一要素的故事,微生物学、材料学、水力学、计算机信息控制四者间的契合,尤其所达成的“挂膜-流化”堪称艺术,涉及池型、用地、空间结构,水力、机械、曝气强度,挂膜、分离、缺好氧,需要完整的系统穿透能力。
这种“穿透”,要在“变与守”之间找到灰度,是环保创新发展的重度稀缺。我在前文《厌氧氨氧化”极简创新史:一个颠覆性构想的“主流化”之路》中留下的断裂模型,即是需要通过“穿透”完成续接。
稳定安全:铜墙铁壁的诞生
“稳定”在所有供给侧受访者的表述里,都是最简单可达的目标。但于需求侧运营者而言,确是最要紧、最困难的所在,尤其在持续提标的背景下,“保守、平稳、恒定”成为工程实现后的堵点,亟待重新立案、专题研讨——
达标不受处罚是第一级的稳定。随着标准的无限提升,所谓的“保守”之选,将要以某种极限标准为大前提,传统工艺方法在稳定达标上已越来越吃力。
降低大修频次是第二级的稳定。高标准同时要求高品质,在充分利旧基础上实现的前瞻性“平稳”,要求工艺、设备、材料应用时充分考虑长效性能,降低不断反复的概率。
减少冲击波动是第三级的稳定。对标准的无限追求往往意味着“恒定”控制的极限,需要结合多类型技术手段,减少对工艺运营和检维修等人工经验的依赖。
在这里“灵变”者是引入新时代的新科技新方法,以响应二三级需求,“恪守”者则坚守第一级安全的根本,无论何种“新”,都要以“稳定达标”为内涵,就必须以“环保工艺”为系统视角,不能本末倒置、空有其表。
如此,有人将MBBR的发展归结为一个“填料”史,了没道理。
因为除了填料本身以外,首先是工艺设计,紧随其后的是实施运行过程中对围护结构、驱动设备、拦截设施等带来的破坏与干扰,影响的是“挂膜-流化”系统,给稳定安全造成的伤害,不能用一维因果去认识。
2015年,行业发起“铜墙铁壁”计划(由思普润提出),包括围护结构材料的改良、标准化,结构的改进、强固化,设备的改造、专用化等,经历了一整个“五年”期的攻关,终于踏实解决了MBBR“稳定性”的问题,也即是解决了与工艺相互依存共生的“铜墙铁壁”,也才有2020年后MBBR的稳步增长。
相对于活性污泥法更古老、生化效率更高、工艺稳定性抗冲击负荷能力更强、出水更稳定安全的纯膜MBBR才有了作为污水生化技术未来获得更高成长空间的可能。
成本有效:算一个生态总账
《创新者的窘境》中描述了创新和效率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二者在一个“成本”的交点上产生汇集。
我习惯自定义一个“投入产出”模型,既作为决策取舍的基础,也是对客户价值的判断依据。
投入,包括投资和运营投入,需要一个和合的计算。比如MBBR通过技术创新所降低的间接投资和运营成本、极限省地与相对应的土建投资大幅度减少,其一次性投资和直接运营成本与活性污泥法几乎相当,甚至更低,这将会导向一个更加合理的总投入。
产出,由直接产出、间接产出和隐形产出组成。在MBBR的计算中,首先要解决供氧与流化的平衡,泥与膜工艺的竞争对比,极限标准与最低成本的矛盾等问题,做单点的“减而优”;继而要到更加系统的“厂-网-云”中,计算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包含一系列核心要素,举例如——
土地是第一个大部头。通过“节地”省出来的远不仅是“地”本身而已,还有设备材料节约、优化利用、钢筋混凝土的大幅度减少、碳减排等。 流程决定了分母。使集约化、极效化,缩短长度、打磨精度,是包括土地在内各项成本优化的基础。 到更高维的生态中。新时代污水厂的成本计算必然要包括大、小两盘账,由单元工艺走通流程,流程再到系统。
当MBBR第三时期来到2021年,在全国最多“MBBR业绩”和“铜墙铁壁”全自主研发的根座上,思普润创新发明了BFM生物集效工艺,在保证比活性污泥法更加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上,首先解决极限占地的迫切诉求,同时引发关于用地、集效、能量自持、资源化的探讨,便是投入产出算法的典型范例。
此时,恪守的是工艺技术底层的“效率”基因,灵变者,是标准、稳定性、成本的系统关系。我思考所有的创新都可以囊括在这一体系之中。
而创造性的破坏式或颠覆式,将越来越来自于效率。
什么是效率?
效率是:在给定条件下、最有效使用资源(能源、土地等)以满足所设定效果和需要的评价方式。
效率是:标准、成本、稳定性的系统归集。
效率,是创新的时代奇点。
在时间轴的最后,我要给那代表极致效率的BFM工艺一个位置,叫作:MBBR的历史依归。
2019年,MBBR技术的原创发明人Ødegaard教授到思普润公司做了两天访问,在详细了解了当时还在孕育中的BFM之后,感叹于BFM工艺所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素和中国对MBBR发展的贡献,已经从量的积淀走向了质的引领。
是时代造就了创新,还是创新推动了时代?
生物集效工艺是BFM的学名,还有个昵称叫作:白富美。若我酝酿一个“白富美爱上高大壮”的故事,必然要以“效率时代”作媒人。
当行业大踏步跨过了规模时代、效果时代,精耕细作、效率为王正成为新的时代主题。MBBR当年以破坏的姿态入局,如今又以颠覆的实践作引领。
以此为场景和背景再读MBBR,“泥膜”不再是最佳选择。
这里涉及到污水生物技术开发的两大思维派系(本人私自定义,仅供参考),一是清明的专性,二是模糊的系统。专性利用空间或时间的分隔实现合适的“生物”做合适的事,系统则在特定空间或时间尺度内兼容并包,追求同步、兼有、整合的力量。
BFM是包容了后者的前者。
从表层观察着看,他是绝对专性的。清明在于,BFM工艺回归到污水生化技术的本源,填料的填充率很高,且完全拒绝活性污泥的参与,属于最高效的“历史原型版”。辛安河案例的初心便是利用好这专性去追求极限效率,进而推导生成理想形态“集效”,不但有厌氧氨氧化的大规模发生导致在缺氧区有20%以上的氨氮去除,同时体现在没有任何深度脱氮工艺设备的情况下,进水总氮高达70左右出水总氮稳定在2左右。
此时若还采用传统控制方法,则于“稳定性”上必然面临考验,此时,为之而专门研发的“智水优控”智能控制技术发挥了大效用。
于是以内层洞察着看,他便是复杂系统的。所谓模糊,在于微生物宏观、微观条件的控制,已不同于它发明时的本征,所形成“(生物+材料)×算法”经系统整合而涌现为纯膜、泥膜以外的生物膜法新品类——生物集效。
基于溶氧、温度、PH、基质等多维效率因子建模,缩小时间尺度、剔除效率冗余,实现以进出水为唯一输入、中间不再有任何人工干扰的“黑箱运行”。
“智水优控”的根本不在于它开发了多么颠覆的算法或算力,而是从“生化”工艺侧反向发起的智能化探索,又反向破解了“智慧水务不智慧”的困局。“真智慧”是个人理解BFM案例最值得深思的创新题眼。
访谈结束后,我又返场与思普润创始团队闲话了半个小时,这次的开场白是:你们孤独吗?
可能这种文学式的情绪实在不太好表达他们作为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商人、创新者的执念,于是沉默了30秒后,我们又一次谈起了技术,谈起了生化效率。
生化效率的持续提升者,是思普润的战略定位。围绕定位所构建的战略配称——芦村业绩,填料标准,格子,论文,铜墙铁壁,投入产出,生物集效——的创新、灵变与恪守,都汇集于此,笃定于此。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创新者不孤独。这是一条艰难的路,也是唯一价值实现之路,大变局中水落石出的一代创新者们,都是同路人。
他们有时会陷于奔命,却从不曾停止创新的脚步。
本期编辑:赵利伟
绿谷工作室作品
环境产业:微增长时代生存技能
离场或重启:环保企业家之退休
在没有“冰激淋”的环博会,火热中看到行业里也有一面“凉凉”
环境企业产品化破局:产品经理顶层化不只关乎一个人
污水治理补短板时代:春风再度建制镇
也是泯灭,也是重生:回看那个两度易主的环保公司环境上市公司里的“二代”们
离场或重启:环保企业家之退休
污水治理补短板时代:春风再度建制镇
时代的注脚:威立雅退出兰州供水项目
EOD注定是央企的游戏?
阿加西的背影:广州垃圾焚烧发展侧记
环境产业风云变幻十二年
环境企业的轻资产转型: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农村污水治理:依然困在认知层听环保创业者讲经(2):在周期底部期待未来
从传统环卫到城市管家 万亿市场背后的四个问题环卫市场繁华背后 从业者自述三大困境欠费不能停机,环境产业在旧地图之外寻找出路
地方政府延期付款,环保公司成刀尖上的舞者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没有“全能”技术 三个问题不容忽视93家企业市盈率对比:资本热捧盛景不再 固废企业或被持续看好
解决溢流污染,应该学学《火星救援》93家创业板、科创板环保企业市值大对比54家固废上市企业营收、利润和市值对比山东高速集团的环保布局环境产业里,资本潮潮起潮落那些事江苏省环保集团成立两年半:谁在退出,谁在进入?
一季度的7个关键词!环保产业的未来和机遇
世事无常,止于至善:博天浮沉记一图了解四大直辖市的生活垃圾焚烧状况污水厂排放标准20年,一部政策与产业的交互演进史
群雄争霸!广东生活垃圾焚烧市场竞争地图
“三足鼎立” ! 818广东政府旗下的环境企业
绿谷|环境产业上市公司再现少帅,中持股份新当家登场
2021环保市场感悟: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悲喜TCL环保计划三年后上市 家电企业做环保真的很容易吗?山高速、山发展、山能源、水发…山东省级环保平台归哪家?邻避真的是垃圾焚烧的宿命吗?从传统环卫到城市服务,6类企业谁将胜出?环境产业2021启示录:小铲子亦可掘金绿谷丨环境产业里的科学家创业故事专项债:2022年或超3万亿 但环保行业不要希冀过多
卡伦堡、北九州……那些教科书级的生态工业园现在怎么样了?绿谷丨归来仍是少年——“不死鸟”韩小清的征服与妥协绿谷 | 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校长”蒋超与金州浮沉绿谷闲话丨当文章完成,我已身处福中
绿谷丨中国环境产业里的“清华系”创业帮
灯火下楼台——张维仰之东江环保往事
十四年变迁,一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在消逝北京第十水厂20年一个环保创业者的自白
历史转折中的桑德和文一波政府提前回购有九大原因 老项目外迁或成未来趋势
不肯过江东——何巧女之东方园林往事
再议省级环保集团现象:不用过于担心平台市场通吃各省市纷纷成立环保集团,是市场危机还是转机?
绿谷闲话:中国环境公司其实一共就两种环保创业:兄弟连还是亲友团?从处罚案例解析二次供水的“两难”境地
北京垃圾分类考察与建议徐海云:垃圾处理要做好统筹 固废资源化任重道远
环境产业8090后创业者的小天地与大理想踏浪而来,47位上市公司老板如何走上环保创业之路?
首创环保集团降临:曾经沧海再击水
央企在环境产业:江湖路远 山高水长
宜兴环二代崛起清华大学与环境产业相关的联合研究机构有多少?
一个表格引发的关注与思考
宜兴“环保教父”王洪春的“大情怀”与“小生活”
《环境产业上市公司老板都是哪里人》补遗与勘误
宜兴环保这几年
用大道理解决小问题,想象环境+农业的未来
接班记——专访现象级环二代王鹏鹞环境产业上市公司老板都是哪里人纪录 | 宜兴的一代环保创业家
【国产工匠】陈良刚:超滤膜是一生的事业 一生最感恩两个人
再见,金源经开污水处理厂!再见,BOT时代?
从高碑店看污水处理厂进化之路
一位宜兴“环二代”的心声:一直在努力,不想被误解另一个角度看环保企业:装修设计中的美与关怀
往事并不如烟:刘晓光和张虹海、首创和北控的擦肩与握手“污水厂”改名“”净水厂”!?你身边的污水厂改名了吗?进击的环境商界女性
从“春都火腿”到“黄河环境”:城发环境的破局之路
风流云散青山在——细数环境产业的黄埔军校们环二代正在走上历史舞台,他们与一代有什么不同?环二代:接班,还是不接班,这是个问题卡伦堡、北九州……那些教科书级的生态工业园现在怎么样了?
END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微信:Liu-T1997。